中商网 手机端
首页 > 聚焦 >

回归保障本源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助力金融普惠

2022-10-25 16:34: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5087    

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为借贷、融资租赁等融资性贷款合同的履约信用风险提供信用保证的一种保险,融资性贷款合同的履约信用风险是保险的标的。实际上,融资信用保证保险是ldquo融资信用保险rdquo和ldquo保证rdquo的统称。

融资信用保险是债权人为了规避债务人不能按约定还款的风险,主动投保的一种保险,由债权人支付保费。担保是债权人为了规避风险,要求债务人购买保证保险作为担保。如果债务人不能偿还贷款,需要保险公司赔付。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在驱动普惠金融创新的同时,行业内个别保险公司信用担保业务风险程度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信用担保业务管理不善的情况。但是,这种商业机制和功能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自2020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不断警告违法行为,并逐步完善其制度和政策,包括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监管措施,融资信用保险的保险前管理操作指南和融资信用保险的保险后管理操作指南等。,细化监管要求,持续规范信用保险业务,防范风险。

整个信用担保市场的潜力仍然很大,所以从长期趋势来看,需要深化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审慎经营和拓展信用担保市场。在当前政策趋严的环境下,要真正服务普惠金融,充分发挥银保联动效应,只有资质过硬的保险公司才能保证融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良性循环,风险可控。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监管办法》,从事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必须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接入央行征信的保险机构有8家,分别是平安财险、中国PICC、众安保险、阳光保险、华安保险、迪达保险、中国信保、太保财险。

在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中,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负责赔偿。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专业评估,并建立和巩固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以平安财险为例。在风险控制方面,平安产险形成了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核保管理、保后管理、监测预警等。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各司其职、相互协助,依托先进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模型,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稳健运行、良性循环,实现高度自动化的核保决策流程。核保规则部署在系统中,实现高度ldquo自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评估过程。

近年来,在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号召金融企业帮助小微企业恢复产能,解决融资困难;行业需求方面,国内信贷市场发展迅速,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消费融资增信需求旺盛。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的快速发展为银行拓展新用户和信贷业务规模提供了巨大空间。面对小而散的人群,融资信用保证保险以其融资增信功能成为帮助银行服务近优人群的最佳手段之一。随着监管规范的逐步落地,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回归风险保障的本源,充分发挥保险的增信属性。在符合监管指引、满足市场需求、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未来信用保险发展可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