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网 手机端
首页 > 教育 >

弘扬中国非遗的“洋村民”

2022-10-27 09:19: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9482    
弘扬中国非遗的“洋村民”

从余杭非物质文化遗产纸伞,到创意的“漂浮”纸椅,再到“蝴蝶”纸椅...德国设计师克里斯和他的朋友们通过他们的巧手,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近日,由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和余杭区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纪录片《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在央视国际频道上线,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瑚镇青山村的“外来村民”。

《克里斯和他的中国同伴》讲述了克里斯研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纸伞的故事,他的创造性转化使这项技艺登上了国际舞台。

2010年,克里斯来到中国。次年,他和朋友张磊拜访了余杭纸伞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友泉,潜心学习余杭纸伞70多项传统制作技艺。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对盖伞时的“湿糊”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余杭油纸伞的“湿糊”工艺,是将桑皮、山皮等韧皮纤维制成的整张纸用胶水浸透,然后一层一层地贴在伞骨上的工艺。克里斯和张磊试图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其他形状的框架上,设计灯罩等日常用品。他们进一步大胆探索,用湿贴技术做了一把没有边框的纸椅子。

2012年,一把名为“飘”的纸椅子出现在米兰设计周。以其良好的牢固性和优美的设计感,让国际设计界看到了中国非物质工艺的神奇,并获得了米兰家具展设计师卫星展的最高奖。

克里斯和他的中国伙伴展示了克里斯和其他设计师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产生活的联系,帮助青山村振兴乡村的实践。

纸椅《飘》在米兰设计周获得大奖的消息传回国内,余杭纸伞工坊沸腾了,这让刘佑全之孙、90后的刘维确看到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2015年,克里斯等人与刘共同制作了一把大纸伞。作为一门装置艺术,它漂洋过海,参加了巴黎的莫展、米兰的设计周展和雅典博物馆的展览,再次走上国际舞台。2022年,余杭纸伞在紫禁城文远馆惊艳亮相。

随着克里斯等人的出现,余杭纸伞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也从上游重塑了消费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心,从下游激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发展中的活力。从一个小山村的简陋作坊,到平遥老街上的余杭纸伞馆,再到余杭纸伞走进故宫的馆,刘如今开起了网店“纸伞屋”,还将纸伞结构纳入衍生品设计,吸引年轻人返乡,带动村民就业,形成了保护传承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模式。

克里斯也在三年前带着妻子、女儿和儿子来到中国,定居在青山村,成为一名“外国村民”。每当太阳落山,夕阳照耀整个村庄的时候,克里斯就会带着索尼娅和皮特在村庄的斜坡上玩滑板,在小溪边玩耍。他的妻子尼科尔骑自行车陪伴孩子们。克里斯在影片中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地方,作为我们的图书馆、我们的工作室、我们的工作室和我们的家。如今,有新的人来到这里,村庄变得更加开放。我们住在这里很开心!”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